2023-10-18 20:33:25点击量:30636
位于江苏南通海门工业园区最西北角的林西村,曾经名不见经传,如今是知名的“华侨村”。截至目前,林西村3584名户籍人口中,累计有600余人在海外经营创业,足迹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侨乡在长三角并不鲜见,浙江的丽水、温州等地,许多村镇都是知名侨乡。然而林西村的“出海史”,满打满算30余年。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林西村的出海之旅也在过去的10年间按下加速键。本着“哪里有生意可做,就去哪里做生意”的朴素信念,以这个地处长江入海口的村庄为起点,几代林西村人在世界各地留下了一段又一段堪称传奇的创富故事。
这些故事的背后,是莫大的勇气、敏锐的嗅觉和精明的头脑,更是与重大历史机遇的同频共振。而这些故事本身,亦不失为全球开放合作、共同繁荣发展的小小缩影。
“华侨村”前传
林西村的出海故事,始于一次失败的尝试。
交通不便、地少人多,林西村当年是个十足的穷村。村里的老支书蔡云松告诉记者,当年南通市三星镇下辖26个行政村,林西村的经济指标常年“稳居”倒数第一名、第二名。
穷则思变。海门与上海一江之隔,改革开放之初,村里有人把绣花枕套卖到了上海,自此发家致富。全村上下有样学样,纷纷搞起了机绣。家纺产业时至今日仍是林西村的支柱产业,占村民收入的近四成。
此后,距离林西村不过1公里的叠石桥家纺市场开始兴起,三星镇乃至海门的家纺产业逐渐有了规模。林西村人发现,自己不用再出门兜售自家的产品,反倒是有大批外地客商上门找货。于是,穷村富了起来。
及至20世纪90年代,海门的家纺产业也开始有了“卷”起来的苗头,家门口的生意不再似当年那般好做。恰在此时,村里有人把眼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去国外,那里有更大的市场。
1992年,当时38岁的郁建祥带着20包床上用品去了莫斯科。彼时苏联刚刚解体,俄罗斯生活物资短缺,对于质优价廉的中国轻工业制品需求旺盛,曾经当过村里家具厂厂长的郁建祥认定,这就是商机。事实证明,郁建祥的判断没有错,他带去的货品的确抢手。然而初到海外经商的郁建祥缺少经验,加之语言不通,货出去了却没等来钱。财货两空的郁建祥铩羽而归,首度出海无奈以失败告终。
回到村里,有人劝郁建祥死了出国的心。毕竟在家里一样可以安安分分做生意,何必冒险出国?但是郁建祥始终不愿放弃那片曾经唾手可得的巨大市场。在俄罗斯折戟后不久,他重整旗鼓,又一次踏上了出国的旅途。
黑海之滨的罗马尼亚是我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也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的重要成员之一。在这里,郁建祥试销的产品销售一空,此后的订单更是络绎不绝。靠着产自家乡的家纺用品,郁建祥在当地市场很快打开局面,逐渐有了一席之地。
有了郁建祥的成功经验,罗马尼亚随之成为林西村人的“乐土”。郁建祥的亲戚在他的带领下纷纷迈出国门,前往东欧做起家纺生意,此后闻名海外华人圈的林西村“郁家军”有了雏形,“华侨村”的故事也由此启幕。
老书记出海
和当年郁建祥远走罗马尼亚一样,蔡云松出国经商,同样是林西村的一大标志性事件。
1957年出生的蔡云松,是当年林西村里公认的能人。20世纪80年代初,林西村的家纺产业方兴未艾,蔡云松肩扛手提,带着三大包枕套到上海南京东路上的中百一店门口摆地摊。后来,他又先后前往四川和东北跑单帮,并且在村里第一个购置了电脑绣花机,率先完成了产业升级。
1990年,蔡云松当上了林西村的党支部书记。郁建祥在罗马尼亚经商成功后,林西村出海经商成风。那些日子,村里常有人找蔡云松商量,是否要跟着“郁家军”一起,出国闯一闯。
蔡云松觉得,脱贫致富的话题在村里大会提、小会讲,而眼前就有一条已经得到验证的致富路,自己作为村党支部书记,若是不到这条路上去踩一踩、走一走,着实没有说服力:“郁建祥和我年纪相仿,做的也是一样的家纺生意,唯一的区别是他把东西卖给老外,人家可以成功,我未必就不可以。”
1997年,蔡云松向镇里打了报告,提出打算出国经商。镇里对他颇为支持,唯一的要求就是要他“工作经商两不误”——出国只当是出差,买卖做完了就赶紧回来。于是,别过妻儿父母,蔡云松带着村里几个年轻人,也去了罗马尼亚。
蔡云松有个不错的开局。他记得,当初第一个集装箱的货发到罗马尼亚,赚到的钱是在老家两三年都赚不到的。在罗马尼亚,蔡云松白天找生意,晚上学语言,不仅很快适应了当地的环境,还有了属于自己的铺面。与此同时,他也不忘“村官”之责,每半年就回村一次,处理村务工作。后来,他还在罗马尼亚组建了林西村的临时党支部,同村人一旦在当地遇到困难,他就组织党员援助。
出国做生意,终究还是无法一帆风顺。2010年,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最大的华人市场红龙中国商品市场突发火灾。大火历时十多个小时才被扑灭,过火面积达3.8万平方米。林西村人经营的绣品本就易燃,根本无法扑救,包括蔡云松自己,林西村人在市场中开设的数十家铺面无一幸免,损失惨重。
“十余年辛苦经营付之一炬。”蔡云松说,那段日子是他从商路上最黑暗的时光。不过,作为村里的老书记,蔡云松没有工夫自怨自艾。
红龙市场在重建后再度开张,林西村人的生意重回轨道。如今,蔡云松在罗马尼亚的生意由妻子和女儿一家打理,儿子则于2019年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投资建厂,他本人则坐镇南通经营家纺用品厂。一家人分布三大洲,各自都有一番事业。
“二代”的二次创业
本着“哪里有生意可做,就去哪里做生意”的理念,林西村人的足迹出现在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
郁礼平是林西村“郁家军”的第二代成员。1993年,郁礼平在叠石桥市场里卖了十来个月的窗帘。这十来个月的生意做下来,他总计赚了将近3万元。在当时,这笔收入虽然也算是可观,但是相比六叔在饭桌上讲述的海外市场图景,郁礼平觉得差点意思。
郁礼平的六叔郁建华,是林西村“出海第一人”郁建祥的堂兄弟,也在罗马尼亚做家纺生意。1994年,郁礼平带着家里凑的7万元,跟着六叔去了罗马尼亚。
叔父辈虽然已经闯出了一条路,但是在国外做生意,仍然不免吃苦。郁礼平回忆,在布加勒斯特,他们买了一辆二手车,装着一车的家纺用品满城打游击、摆地摊,被警察驱赶过,也被黑帮敲过竹杠。仓库里塞满了货,没有立足之地,他们在大半夜睡过桥洞;集装箱到了港口,为了省下雇装卸工的成本,他们自己动手卸货……
几经坎坷,郁礼平终于也在异国他乡站稳了脚跟,拥有了自己的铺面、自己的生意。不过,这只是他和其他林西村“出海人”故事的上半场。
1997年,在罗马尼亚经营家纺用品的华商已经不在少数,市场大有饱和之势,越来越多的林西村人意识到,与其聚在同一个国家、同一片市场里自己人“卷”自己人,不如再往前走,走到更远的地方去。南非,成了一个可选项。
1998年,郁礼平的姐姐和姐夫先行前往南非考察市场。2003年,郁礼平一口气出清了在罗马尼亚的全部库存,转战南非,经营日用百货。
同是第二代“郁家军”的郁飞,则选择去智利开启自己的“下半场”。凭借着在罗马尼亚积累下的资金与经验,他花了3万美元租下一家小店,专售产自叠石桥的家纺用品,新生意很快就开张了。
有个智利小伙是郁飞店里的常客,有时甚至一天要光顾好几次。通过翻译,郁飞得知此人是个“二道贩子”,在当地摆地摊。于是,郁飞主动提出带这个智利小伙去中国旅游,吃用开销全包,唯一的条件就是要帮自己选货。对方欣然应允,跟着郁飞来到了中国。
到了中国,郁飞带着智利小伙去了浙江义乌。市场里,小伙看中什么,郁飞就买什么,最终买了整整5个集装箱的小商品。智利人最懂智利市场,5个集装箱的货品很快销售一空。郁飞如法炮制,第二次带智利小伙回国,又往智利发了10个集装箱。这一招很快被其他中国商人学去,中国商品在智利市场一下子便抢手起来。
2018年1月,在智利举行的中国—拉共体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发表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特别声明,标志着倡议全面延伸至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借着这股东风,中国生意人在拉美的生意也顺势跃迁。如今,郁飞的企业在海外市场每年销售额过亿元,他本人还担任了江苏智利商会会长一职。在他的带领下,智利成了林西村的又一大出海国。而以智利为新的起点,林西村人的生意又进一步辐射到了厄瓜多尔等更多中南美洲国家。
新生代的新生意
郁礼平表示自己并不会强求儿子接班,即便未来要从商,他也希望儿子能走一条新路,而不只是重复自己过去的路。在他看来,林西村人过去在海外的生意,“多少有点低端了”。
走出国门的“二代”林西村生意人,如今大多也已过不惑之年。更年轻的新生力量,正在陆续登上舞台。相比老一辈,他们有更开阔的视野与更灵活的思路。“华侨村”的故事,也迎来了新篇章。
在林西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在国外经商,1988年出生的方磊自然也不例外。他的父母在20世纪90年代末去了罗马尼亚——和乡亲们一样,做家纺生意。或许是因为类似的故事看了太多遍,方磊大学毕业后在银行上过班,后来又考上了公务员,唯独对于父母在国外的生意始终没什么热情。
2015年,方磊的想法改变了。他的父亲决定“二次创业”,转战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在罗马尼亚的生意和生活一眼望得到头,相比之下,去新的市场寻找新的机会,终于还是激发起了方磊的兴趣。他觉得,趁着自己还算年轻,应该再出去闯一闯。
方氏父子一改过去做贸易的思路,在埃塞俄比亚投资建厂,生产塑料拖鞋。方磊坦言,“跨界”并不容易:“开厂是件学问很大的事情,需要考虑的问题远比做贸易多得多,从选址到用工、从技术到政策,事无巨细、不一而足。”
不过,他们还是很快走对了路子,中国的技术结合埃塞俄比亚的市场需求,产品很快便占领了当地市场,父子二人在埃塞俄比亚的拖鞋厂投资近1500万元,日产拖鞋5万余双。生意的成功也使方磊建立起了信心,他开始谋划又一次“跨界”。
“我自己从小喜欢喝各种饮料,就开始琢磨能不能把饮料生意也做到埃塞俄比亚去。”方磊发现,碳酸饮料很受当地消费者欢迎,然而当地市场上此类产品的品种非常有限。虽然目前埃塞俄比亚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但是这个1.12亿人口的国家无疑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于是,2022年,饮料品牌MAX在埃塞俄比亚横空出世。
这一次“跨界”,方磊又成功了。MAX品牌自去年初首批产品投放市场以来,累计销售过亿罐,和当年与父亲一道生产的拖鞋一样,在埃塞俄比亚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埃塞俄比亚始终积极参与其中。2018年,中国与埃塞俄比亚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今年8月,埃塞俄比亚又成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新成员。林西村人出海的脚步,又一次与国家战略和国际大势不谋而合。
方磊认为,老一辈的林西村人靠着亲缘与血缘,抱团出海闯荡并获得了成功。然而受时代和环境所限,生意始终局限于家纺产品。以郁礼平、郁飞为代表的第二代林西村“出海人”,则在南美、非洲等地开辟出了新市场,也开拓了经营领域。如今,新一代的林西村人则开始尝试新的出海创业路径,不仅把中国制造带出了国门,也把中国在制造业领域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带向全球。
哪里有生意可做,就去哪里做生意。“华侨村”的出海步伐,还在继续向前。
责任编辑:林锋云
来源:解放日报
2023第二届海南国际设计师大赛颁奖典礼暨全国设计师大会在万宁举办
先声药业任晋生:20岁进国企,30岁创业,六年2次IPO,身价超百亿
胡忠——以餐饮业高质量发展为己任,缔造更多“南通味道”
最高可领万元补贴!白沙出台政策鼓励人才到基层干事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