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稻浪满天涯

2021-05-24 08:42:57点击量:63354

460e41fe8f574a909590729a43305b3e.jpg

风吹稻浪,中国最南端的土地上,他的一生挚爱,又到收获季节。

“老爷子没有留下遗言,但他还能讲话时,念念不忘的还是杂交水稻事业,希望弟子们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把杂交水稻推广好。”5月22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病房里,袁隆平的儿媳甘女士哽咽着说。

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杂交水稻成功的一半功劳应该归功于南繁。”袁隆平曾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白他的“海南情缘”,自1968年到三亚从事南繁育种以来,50多年中,海南这块福地给予他很多惊喜与收获。

一个“难关”和一个奇迹

在海南,袁隆平遇见了一个“难关”和一个奇迹:难学的海南话和农业奇迹“野败”。

海南话难学,袁隆平是深有体会的:“1968年踏上海南岛,问鱼多少钱?老板说‘digadi’(四毛四)。几十年过去了,还是听不懂。”但听不懂的海南话,并没有阻碍袁隆平在这里开启长达50年的南繁科研工作。

1970年秋,袁隆平助手与南红农场技术员在南红农场的水坑沼泽地段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的野生稻,他们立即发电报给袁隆平。袁隆平火速赶回三亚,确认这是一株花粉败育的野生稻,并将它命名为“野败”。

“那时我还没有预见到它是一个突破口。第二年深入研究才发现,这家伙真是个好东西!”袁隆平将“野败”加速繁殖,到1973年已种数万株,且全部是不育的。“那时候我如释重负,感觉终于看到曙光了!”

这道在三亚迎来的曙光,为袁隆平提供了重要实验材料——雄性不育野生稻,促其成功培育出三系杂交水稻,让中国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生产上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也让袁隆平成为“杂交水稻之父”。

“杂交水稻的成功,一半的功劳应该归于南繁。”袁隆平曾说,因为南繁缩短了一半的育种周期,使得杂交稻不断取得重大突破:

今年5月9日,在三亚国家水稻公园示范点,“超优千号”超级杂交水稻最终测产结果为平均亩产1004.83公斤。“早稻产量1004.83公斤,减轻晚造产量压力,袁老去年在三亚提出的全年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攻关目标,就交给我们来完成!”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曹兵动情地说。

src=http___img.hkwb.net_2021-05_23_4d10e248-fb30-40f6-af0d-847327ea9bff.jpg&refer=http___img.hkwb.jpg

“国宝90后”热爱海南生活

“南繁育种,发现‘野败’,成就杂交水稻,我热爱南繁,热爱三亚。”2020年9月,袁隆平曾亲笔写下这样一句话,表达对海南的热爱。

回顾袁隆平的一生,除了终其一生的科研精神与奉献初心,这位“国宝90后”在海南还有多个让人觉得其可敬、可亲、可爱的瞬间。

袁隆平有气喘,但是一到三亚就不治而愈,红光满面。袁隆平2019年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说,曾被授予“三亚市荣誉市民”称号的他,早将这片土地视作他的第二故乡:“三亚有‘美丽三亚,浪漫天涯’‘ForeverTropicalParadise-Sanya’中英文城市名片,英文名片就是我命名的!”

在三亚,袁隆平就住在荔枝沟镇的一幢筒子楼里,住所只有四五十平方米,院子外就是南繁育种基地试验田,而他在湖南的家四周也都是稻田。“我每天都要下田,我培养研究生,第一个要求就是要下田。”

吃椰子、打排球、和孙女在三亚湾嬉戏,背着手逛农贸市场,买几十元一件的格子衬衫……袁隆平享受三亚的好气候,也享受三亚的慢生活。

“我觉得我还可以,我90岁了,身体还好,脑瓜子还没糊,fullofenergy(充满活力),充满活力,是‘90后’,算资深帅哥。”袁隆平曾打趣地说。

精通多国语言的袁隆平讲话喜欢中英文夹杂,在一些正式场合他也总喜欢秀一下“袁式英语”。今年1月,第五届国际海水稻论坛在海南三亚启幕,袁隆平通过视频连线致辞时表示,希望通过实施“十百千工程”,力争2021年推广示范100万亩海水稻种植,最后也不忘用英语送上祝福:“Allthebest!”

src=http___x0.ifengimg.com_ucms_2021_21_9563380619D115460EC24DFA5D6283CEA2AD4E85_size48_w503_h283.jpg&refer=http___x0.ifengimg.jpg

杂交水稻梦想在海南实现

回顾袁隆平一生的传奇,栖身田野播撒智慧,为“稻粱谋”放牧理想,穷其一生都在为民生计奔走,在这淡淡的稻香里缱绻。一直以来,袁隆平心中有两个梦:“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前者源于梦境,后者则是理想。

这两个梦,袁隆平在病危之际仍然十分牵挂。

入院后的袁隆平,每天都要问医务人员:“外面天晴还是下雨?”“今天多少度?”有一次,护士说28℃。他急了,“这对第三季杂交稻成熟有影响!”

曹兵回忆,5月9日当天,袁隆平从秘书那里得知了测产成功的消息,“当时袁老已经住院,但是还是通过秘书表达了他的喜悦,袁老仍然最牵挂三亚的‘孩子们’。”

参加测产的专家表示,去冬今春,海南省低温寡照气候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但“超优千号”超级杂交水稻表现相对稳定,经受住了考验。“我们非常有信心完成袁老的心愿!”曹兵说。

袁隆平曾说:“我始终觉得,粮食安全问题必须时刻警惕。”今天,继续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当下,海南正在积极推进“南繁硅谷”建设,为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赢种业翻身仗作出海南贡献。袁老曾经说:“海南是我的福地,几十年来,我的许多重要科研都是在海南完成的。”愿海南这片热土续写袁隆平的种子精神、种业奇迹。


责任编辑:吴怡

来源:海南日报

推荐

热点

视频